休息的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风语小说网www.lunachina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对于胡宗宪,其实严嵩并不熟悉,他的门生数百人,他哪能各个都熟悉。但是胡宗宪的信,让严嵩有些动摇,到底要不要向嘉靖推荐胡宗宪。

严世蕃的想法就很简单了,现在在东南主持抗倭的大员,南京兵部尚书张经、巡视浙福右都御史王忬,应天巡抚唐顺之都不是严党,应该安排一个严党成员去。

严世蕃支持举荐胡宗宪,说道:“现在东南,无一可用之人,张经桀骜不驯,王太仓自视清高,唐顺之更是心学门徒,胡汝贞既然主动请缨,就应该向陛下举荐,且胡汝贞的奏疏,条理分明,见地极深,应当是可用之才。”

确实,现在东南的重臣对严嵩都不太感冒,张经倒是一向如此,他是正德十二年(1517年)进士,老牌言官出身,嘉靖四年(1525年),入京任吏科给事中,后升太仆寺卿、右副都御史、协办都察院事。张经秉性刚直,不畏权贵。兵部尚书金献民接受宁夏总兵种放的贿赂,张经带领同官提出弹劾,金献民因而告病辞职;河南巡抚潘埙匿灾情不报,也被张经弹劾去职。明代锦衣卫和东、西厂是专门侦察官民言行的特务机构,官校们挟势勒索,大为民害。张经上疏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十分猖獗,建议予以撤除。

连厂卫都不放在眼里的猛人,对严嵩感冒那就就奇怪了。

王忬出身世家,是东晋名臣王导之后,父亲王倬官拜南京兵部左侍郎,家中又是太仓豪门,一向以清高示人,对严嵩那就更是如此。

至于唐顺之,那就更不用讲了,虽然严嵩对他十分器重,多次举荐,但是他对于严嵩十分冷淡,当然他也不是第一个被唐顺之这么对待的了,杨一清,张璁、夏言都是如此。

相对于严世蕃的果断,鄢懋卿就谨慎多了,鄢懋卿说道:“东南备倭,其事非小,干系极大。若胡宗宪才不足以御倭,他身败名裂事小,连累老大人事大,此事还需仔细斟酌。”

鄢懋卿说的不无道理,这时候举荐人是要承担责任的,现在东南抗倭都不是严党成员,就算出了什么岔子,也怪罪不到严嵩头上,可是一旦举荐胡宗宪,情况可就不一样了,一旦胡宗宪行差踏错,都是政敌攻击严嵩的把柄,到时候严嵩就很被动了。

对于鄢懋卿的这个想法,严世蕃说的:“景卿多虑了,不管有没有胡宗宪,他们都会弹劾家父的。而且一旦御倭失利,他们还是会归罪于家父的,到时候更加被动,而且眼下来看,张经、唐顺之固然是一时之选,足以御倭,但是王忬夸夸其谈,言过其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修仙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妻主大人是道祖[女尊]

妻主大人是道祖[女尊]

道玄
文案:贺离恨心狠手辣、声名狼藉,是天下魔修之首,离经叛道,逆行于世。他恨天下女人,狂言要娶妻生子,放胆上勾栏瓦舍,亲手弑母,大悖人伦。正道怒他、惧他、辱他,使计杀他,千辛万苦,才除此患。未曾想三十年后,正道众掌门拜会金仙道祖时,见到这个“已死”的魔门巨擘,大着肚子赖在道祖怀里,开口就是一句软绵腔调:“梅问情,我腰疼。”——申州南山脚下钓鱼种花,隐居不仕的教书先生,往家里领回来一个半死不活的男人,惊
修仙 连载 45万字